党建工作

卫计委改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放啥信号?

2019-01-14 15:01    作者: 未知

  耐人寻味儿的是,“计划生育”被从名字中拿掉了!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大新闻接二连三。

  今天,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审议。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对于医疗界而言,最受关注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细则终于浮出水面。其中哪些职能整合涉及到卫生部门?(敲黑板)

  1、拟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融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医改办、全国老龄办的职责,工信部的烟草框架公约职责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进行整合。

  2、全国老龄委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

  3、不再保留国家卫生计生委,不再设立国务院医改办。

  此番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一经公布便迅速引发热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机构改革不同于以往政府机构改革,尺度颇大,也涉及到了多方利益分割,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大部制改革的想象。

  为什么要这么改?

  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梳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改革遵循了哪些原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机构改革至关重要,要建立有效分工协作、有效分工制衡的行政管理体制。要使改革真正得以推进,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改革政策制定者和改革工作推进者不能是被改革对象。

  根据公布的《方案》,拟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很明确:拟定国民健康政策,协调推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定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等。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

  总体而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建,符合机构改革的总体原则。“大健康”的概念,基本成型。但也有人指出,原卫计委“变身”卫生健康委之后,职能似乎有所削弱,这一点无疑会影响到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管理整合只是第一步,相比较之下,经办服务的整合才更为关键。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卫计委“升级”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后,不再保留国家医改办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引起关注的是,37年后,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可能第一次拿掉计划生育这个名词。

  对此,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也担心,去掉“计划生育”可能意味着某些职能的弱化。

  那么,撤卫计委,新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影响几何?

  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方鹏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机构调整面向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诚然,从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健康中国的战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改革涉及医改、老龄化、控烟多方面内容,多部门协同合作会存在很大困难。通过本次机构调整,把多部门健康监督管理等职责整合,有利于今后卫生健康工作的推进。

  “深扒”一下这个拟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我们还会发现它的另外一项职能——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项职能的“并入”,还得“得益于”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行将取消。而在此前,这一部门是由国家发改委领导的。

  目前医改已经步入了深水区,利益分配和格局再调整阻力很大,现在把上述相关职责整合在一起,目的不言自明。

  实际上,卫生部门的重组和职能调整,一直不断。

  组建“大健康委”,一直有所传闻。

  此前最早的全国卫生主管单位是成立于建国后的卫生部。彼时的卫生部,是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设置的机构。卫生部是主管卫生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3年,国务院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同时,不再保留卫生部、人口计生委。30多年前从卫生部独立出的“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跟卫生部一起成为了历史。

  此番国务院拟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则是继2013年卫生和人口计生职能整合后,主管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迎来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医改步入深水区的当下,未来卫生健康职能的重组也必然要考虑到新的需求。

  新医改几年下来,虽然期间原卫生部改名了卫计委,现在又拟组建新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但摆在其面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进展有限。简政放权、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支配作用,让医疗人才自由流动,卫生部门回归有效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责或许才是根本出路。